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4日讯(记者汪洋 杨佳峰)“它是一颗探测影响人类健康环境因子的卫星,对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直接用处,主要用于公共健康和医学研究。”在卫星发射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院长龚健雅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谈及这颗卫星的起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总设计师、武汉大学教授王绍举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武汉大学李德仁、龚健雅两位院士前瞻性地认识到,遥感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将大有可为。李德仁曾表示,遥感是用科学方法诊断地表特征,医学是用科学方法诊断器官和体表特征,二者密切相关。医学与遥感携手共进、强强联合,产出的世界一流融合创新成果,有望解决更多的生命健康难题。

“遥感+医学”这样交叉融合  第1张

龚健雅告诉记者,地球观测组织GEO发布《GEOSS全球地球综合观测系统》制定的九大社会服务(健康、灾害、森林、能源、水体、气候、农业、生态、海洋)中,目前唯独没有健康服务领域的专用遥感监测卫星,这在数据源头上限制了医学与遥感信息领域进一步交叉融合。

2022年4月1日,武汉大学遥感技术学科团队(含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成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这也是全球首家成立的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卫星便是研究院成立之后,“遥感+医学”推出的首个重磅融合科技创新成果。

记者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了解到,本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研发成功,对于人民医院发展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将进一步加大对包括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在内的七大交叉融合创新研究院的支持力度,抓紧落实政策、人员等支持举措,真正促进医院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龚健雅表示,建立面向环境健康因素监测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多源遥感微纳卫星系统,研制多传感器载荷卫星平台,突破“水—土—气”健康要素遥感智能高精度反演监测关键技术,能填补全球健康研究领域遥感监测空白,将健康、人口和环境数据联系起来,开展医学遥感应用示范,为人民健康服务。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