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北京的秋天,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时节,也是最容易感怀的时节。高远洁净的天空,层林尽染的山色,都触动着孩子们的思绪,使他们获得新的感悟。让我们一起跟随孩子们的脚步,去领略秋日独有的况味吧。

北京汇文中学初三(11)班 徐享享

每年秋天,校园里的银杏叶就会由绿变黄,然后伴着轻风起舞。今年,我一如往常地赏着秋景,不同的是,手中多了一片与众不同的银杏叶。

那天阳光正好,我和好友吃过午饭,一起在校园中散步。难得从繁重的课业中暂时解脱出来,我们默契地谁也没开口,只是手牵手肩并肩地静静走着。她看着天,我看着地。忽然,我脚下发出“沙沙”的响声,原来是踩在了落叶上。这些落叶已被晒干,一踩便发出清脆的响声。她忽然开口说:“留下点什么吧。”我不解,看向她。她冲我微笑,拽着我跑向一堆金黄色的银杏落叶。“你看,这么多银杏叶,是不是很好看!一起来挑。”她边说边埋头挑起来。

“哦!”我蹲在她身旁,看着这些几乎长得一模一样的银杏叶,脱口而出,“这不都一个样儿吗?”她听了我的话,抬头看看我。我不忍心扫她的兴,赶忙说:“咱们一起挑。”接着,我俩就蹲在地上认真挑拣起来。阳光铺洒下来,照得银杏叶格外耀眼。

过了许久,好友终于挑出了心仪的叶子。回教室的路上,我怕她因为我刚才的话生气,小心问她。她笑着摇头说:“你说得没有错,银杏叶大都一个样儿,但——”她忽然一转身挡在我前方,“我可以让它不一样!”我不解,但也没再多问。

第二天,她带着一片银杏叶向我走来,笑着说:“看,我的杰作!好看吧?”我定睛一看,眼前是一枚塑封好的银杏叶书签,上面写着:“以此为契,见证三年青春与陪伴!” 我不禁读出声。我和好友走到教室窗前,一树金黄色的“小扇子”映入眼帘,它们与我手中的银杏叶确实不一样。

“这世间有无数银杏叶,它们于你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它们都一个样儿。可这片银杏叶不同,你为它投入的时间和情感足以让它变得与众不同。”她没有再接着说,但我知道她在说我们的友谊。是三年的青春与陪伴让她于我、我于她,从此与众不同。或许即将分开,或许又是三年,无论如何,已是万分庆幸遇到了她。

一阵秋风吹过,我手中的银杏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指导教师 马媛媛

与众不同的银杏叶  第1张

北京日报《小苗》近期征文主题: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7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小苗

流程编辑:U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