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喷喷、唇齿留香、色香味俱全……“香”,往往是对一道美食至高的褒奖。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还有一种味道以奇绝的姿态撩拨着国人的味蕾,那便是“臭”。

从称霸全国美食街的臭豆腐、“顶流网红”螺蛳粉,到蘸菜吃的东北臭大酱、抹在炸馒头片上的北京臭豆腐乳,乃至徽州名菜臭鳜鱼……一道道“臭”名远扬的美食,见证了无数老饕从“真臭”到“真香”的过程。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1张

螺蛳粉 ©图虫创意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2张

受限于狩猎、采集等原始的生存方式,茹毛饮血的古人早早便从腐败、变质的食物中,发现了“臭”的存在。随着人类懂得利用火种烹调食物,食腐的比重逐渐降低,但发酵仍被视为贮藏食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尽管在国人饮食结构中由来已久且受众颇广,但碍于儒家文化“臭者,秽也”的论调,臭食鲜少见于典籍。《孔子家语》中“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的故事,本义虽是喻指环境对人的影响,但无意间从侧面印证了至少在东周时期国人已有食用臭腌鱼的传统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3张

腌制完成后进行晾晒的咸鱼 ©摄图网

臭食,不得君子所好,却意外成为君王夺权的密钥。相传秦始皇驾崩之时,李斯与赵高为扶胡亥上位,便打着始皇帝爱吃咸鱼的名号,用一车咸鱼掩盖尸身臭气,一路秘不发丧直奔咸阳。

这股子“臭”,实际上是多种散发浓烈鲜味的物质交织在一起,即酶促使蛋白质分解、活化后的氨基酸、醇和酒精等——既能满足猎奇党对独特风味的追求,还是营养派的最爱,据说臭食的氨基酸含量约是新鲜食物含量的6倍。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4张

榴莲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尤其高。©摄图网

正所谓“闻着臭,吃着香”,沟通着人类嗅觉和味觉两大系统的臭食,更隐含着中国人独特的烹饪审美和处世哲学:臭里面,其实是一个文化的另一种期待,在最腐烂的部分还有着对生命美好的期盼。难怪蒋勋会说“一个民族不够老,就不会懂得吃臭”,嗜臭,是华夏民族刻在骨子里的对食物的敬意和对生命的尊崇。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5张

在臭食界,有两大阵营:

一种是原生“臭”型选手,水果如榴莲、野菜如臭菜,还有中药材臭党参和昆虫九香虫等;

另一种则是后天“臭”型,在“食臭癖”们孜孜不倦地钻研下,经腌渍、浸泡、陈酿、霉变、腐化等多种手段,肉菜蛋奶鱼虾,乃至豆腐、豆干等再加工制品,无一不成为人们挥洒“臭”的舞台,烹调出洋洋大观的臭食文化。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6张

中国食臭地图 ©华夏风物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7张

论臭食之丰富、嗜好人群之集中,若宁绍地区称二,大概没有哪里敢居冠。当地人甚至能摆出一桌子“臭宴”,以臭菜心、臭冬瓜和臭苋菜梗为首的“臭三杰”当居C位,烂菘菜、臭豆腐、霉千张、臭南瓜紧随其后;还有臭萝卜、臭豇豆、霉毛豆等,既可佐粥,又能下酒。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8张

家常毛豆子 ©摄图网

臭得花样百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宁绍臭”,秘诀在于陈卤与老甏(bèng)。

仲夏时节,田间的苋菜早已没了春日的鲜灵劲儿,却恰是用来腌制臭卤的好食材。将粗壮如拇指般的老梗去除叶片、切成寸段,清水浸泡后加入少量盐巴,再将吃剩的鞭笋汤、毛豆节等一同放入瓦甏,封紧坛口置于阴凉处,静候时间的馈赠。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9张

春日的苋菜叶还看不出“臭中之王”的端倪。©摄图网

腌好的臭苋菜上锅蒸熟,滴上几滴菜油便可食用。吃时噙住一头,轻轻一嘬,坚硬的表皮所包裹的梗芯,早已软化成果冻状,咸臭鲜香的复杂滋味令人回味无穷。坛中所剩的臭卤,便成了臭食之源,任何食材只需浸入其中臭上一臭,便能演化出软塌塌、香糜糜、臭兮兮的独特风味。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10张

“外刚内柔”的苋菜股 ©纪录片《风味人间》

一甏臭卤,越沉越是香浓。期间只需将烧红的火钳探入甏中,高温就能将滋生的霉菌蛆虫一网打尽。保存得当的臭卤甚至可以“遗臭”数十年,被泡入味的老甏也由此成为宁绍人的传家宝。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11张

过去宁绍地区家家户户必备的装臭卤的甏,俗称臭坛子。©纪录片《风味人间》

“万物皆可臭”的宁绍,或许是最能诠释臭食“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地界。对其嫌恶的人,唯恐避之不及;而爱它的人如章太炎,一颗臭咸蛋或一盘臭冬瓜,就能从他处换得一幅墨宝。在祖籍绍兴的周作人心中,苋菜之“臭”还能勾起乡愁,“能在京城吃到故乡的臭苋菜,仿佛有一种旧雨之感”。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12张

绍兴春雨 ©绍兴古城

如今,臭食在年轻人群中接受度越来越低,但老一辈始终将其视作化腐朽为神奇的“干饭利器”,印证着当地流传的老话:苋菜头头过,饭吃三箩。

在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靠海吃海的渔民大网一撒,三曝鳓鱼、臭咸鲞(xiǎng)等历经重重工序腌制、曝晒的渔获,更将宁绍臭与咸津津的海味网在了一起。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13张

舟山枸杞岛一带的渔船,满载渔获。©摄图网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14张

沿着钱塘江溯游而上,便是位于源头新安江的皖南。与饱受梅雨的宁绍地区相似,皖南不仅气候潮湿,不利于食物贮藏;且地形以丘陵台地为主,过去交通十分不便,更难以获得新鲜食材。正是这些看似的“劣势”,缔造了八大菜系中低调又独特的徽菜风味——既臭又香,既腐又鲜。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15张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16张

钟灵毓秀的山水孕育了徽菜,图为新安江。©摄图网

提到徽菜,首推臭鳜鱼,就连“美食博主”汪曾祺也坦言:“徽菜有特点,味重油多,臭鳜鱼是突出的代表作。”相传徽州本不产鳜鱼,四处做生意的徽商吃惯了肥美的鱼肉,告老还乡后难寻此味。沿江的贵池人便挑着鱼篓,装满鳜鱼,前去徽州贩卖。一路耗时七八天,为了保鲜只得涂抹上盐粒,等走到徽州,鱼鳃鲜红,鱼肉已腌制得似臭还香。

除了红烧,臭鳜鱼也可干锅、铁板;待到荷花盛开的炎炎夏日,还能用清香的荷叶将其包住锁味。一条臭鱼,都藏着江南人不时不食的情调。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17张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18张

令人垂涎欲滴的臭鳜鱼(图源网络)

在皖南,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这便是将霉臭发扬光大的另一道徽菜代表——毛豆腐。毛茸茸的菌丝,令其多少有点面目可怖,但只要一下油锅,外皮香脆,内里绵软,还会拉丝,搭配一碟蘸水,绝了!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19张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20张

长满茸毛的毛豆腐,下图为微观视角下的毛霉菌菌丝,顶上的小黑点叫“孢子”©纪录片《2022中国年味·歙县》

还有佐粥小菜,池州青阳的臭腐乳;芜湖臭干、水阳臭干都是各色春菜的最佳拍档,春韭炒臭干、马兰头拌臭干、臭干煨丝瓜……皖南之“臭”,既有名动天下的珍馐,也能为平凡的生活添色增味。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21张

若论臭食界知名度最高的两位选手,非柳州螺蛳粉和长沙臭豆腐莫属。前者靠着突破百亿的年销售额,一跃成为近年来的“臭中顶流”;后者则凭借在全国各大美食街的突出表现,稳居臭臭豆制品头把交椅。殊不知,还有许多隐藏款臭食等待发掘。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22张

集传统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火宫殿,招牌臭豆腐享誉三湘。©摄图网

广西人的每一天都是从一碗粉开始的,仅南宁每年就要嗦掉6亿碗米粉。作为自治区的首府,南宁自然也有自己的一面“金字招牌”——老友粉。老友粉的灵魂之“臭”也主要来自酸笋,但与臭中带鲜的螺蛳粉不同,老友粉还多了一抹豆豉发酵的醇(臭)(脚)(丫),因此更难走出广西。腌制酸笋,并非广西独有的习俗,南雄酸笋也很有名,酸笋焖鸭、臭笋炒大肠等都是当地的名菜。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23张

气味上头的老友猪杂粉(图源网络)

粤菜,取材用料广博奇杂,口味清鲜,这个特点也被臭食一以贯之地保持着。比如珠三角一带的特色小菜“泥虾”,泥虾不是虾,而是一种生长在鱼塘、水沟的浮游生物,广东人将其腌渍成酱,用来蒸鱼,味道咸鲜,颇具滋味。

还有佛山臭屁醋,凭借一股子屁味在中国醋中一骑绝尘。在湿热的岭南,兼具酸咸香辣的臭屁醋,一度是备受追捧的消暑“饮料”及当地妇女“坐月子”的补品。如今更是流行起了臭屁醋火锅,猪脚、鸡爪、排骨、木瓜、番薯……皆可入锅。

臭屁醋火锅 ©佛山新闻网

在海南,鱼茶的受众不输臭屁醋,此外还有两种“臭”草——败酱草和鸡屎藤,其名虽不雅,却是煲汤的好材料。鸡屎藤的吃法更加多元,鸡屎藤粑仔、汤圆和椰奶鸡屎藤等,经加工处理后,甚至还带有一丝清香,是当地流行的小吃。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24张

香甜的鸡屎藤粑仔糖水 ©阳光海南网

两湖食臭历史悠久,品类却相对单一,以各类豆制品最具代表性。

如果说白白嫩嫩的绍兴臭豆腐还能勉强称为“小清新”,那么来到湘鄂,在辣椒的调教下,风味顿时热辣奔放。在湖南,且不论长沙,北到岳阳、益阳,南到衡阳,臭豆腐无处不在。色泽墨黑的豆腐外焦里嫩,舀上一勺火红的辣子,叫人口水直流。湖北的豆制品花样也不少,利川霉豆腐、红安臭皮子、天门豆渣粑,还有十堰被称为“臭棍儿”的臭腐竹……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25张

滚油中煎炸的臭豆腐,出锅后淋上辣子(图源网络)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26张

贵州黔南、黔东南一带,是布依族、苗族、侗族和水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作为常食型食臭地区,是不输宁绍的吃臭大户,最大的特点是将臭与当地崇尚食酸的传统相结合。家家户户都有几口酸坛,随吃随泡,永续利用,造就了独山臭酸、雷山腌汤、瓮安漤菜等,臭得淋漓、酸辣得狂放的美名。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27张

独山臭酸用凤仙花制成,色泽浓绿、质地黏稠、味道刺鼻。©纪录片《味道:美味假期·五味的秘密》

作为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云南生长着不少自带“臭”光环的动植物,如臭菜、臭参、臭油果、九香虫等,原产自东南亚的榴莲也有引种。川藏则凭借着江油肥肠、冒脑花、扎坝臭猪肉等重口味料理,跃升为中国食臭版图中的隐藏型选手。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28张

如果认为“嗜臭”是南方的专利,那就太低估北方臭食的战斗力了。北方食臭主要有三大集中区,即环渤海地区、东三省和内蒙古东四盟一带,以及黄淮流域。其中臭腐乳、臭虾酱、臭大酱和臭豆子并称“北方四臭”。

大名鼎鼎的王致和臭豆腐,是臭腐乳中的翘楚。腐乳制法,首见于明人李日华的《蓬栊夜话》,需经两次发酵、数十道工艺而成,上至贵族下至百姓都有拥趸。清朝年间,金榜落第的王致和因一次偶然将未卖完的豆腐腌制起来,而加工出了臭豆腐,并作为御膳小菜送入宫廷,颇得慈禧太后的钟情,赐名“御青方”。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29张

第一罐 “青方”,王致和臭豆腐(图源网络)

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盛产优质大豆,蛋白质含量可高达45%,做出的大酱营养丰富、口感细腻。野菜、黄瓜、大葱,东北人能用大酱蘸一切。环渤海地区则流行虾酱,天津老北塘虾酱、锦州虾酱、丹东虾酱等,各地都有自己的一碗酱。

在西安还有一道传统小吃,葫芦头。其基本原料为猪大肠和猪肚,因肠肚油脂较厚、状似葫芦而得名。百年老店春发生的葫芦头泡馍,馍筋肉嫩,肥而不腻,是老陕心中的“臭”味佳肴。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30张

葫芦头(肥肠泡馍)©颇可网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31张

被排除在五味之外的“臭”,还有不少好朋友。比如老北京豆汁儿,一股子抹布味儿;制霸东北烧烤摊的烤羊腰、烤羊蛋,又;川渝人涮火锅无法割舍的挚爱——折耳根,因叶子揉碎后会散发出明显的鱼味,又得名“鱼腥草”……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32张

从左至右依次为:豆汁儿、烤羊腰和鱼腥草。©摄图网、图虫创意

颇具本地风味且规模宏大的“臭”家军,乘着发达的通讯网络和便利的交通物流的东风,将“臭”的触角不断延伸,一举攻占全国。就拿一盘小小的长沙臭豆腐来说,在北京庙会、哈尔滨夜市或西安回民街,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在饮食丰饶的今天,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臭食,逐渐从家庭作坊的私藏珍味,摇身变为餐馆酒店招徕食客的“头牌”。

嗜臭,并非中国的人专利。无论是布满了蓝绿色霉菌的霍克福蓝纹奶酪、不允许在住宅区开启的臭鲱鱼罐头,还是日本臭纳豆、韩国全罗道鳐鱼片或越南的鱼露……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臭”味相投的同好。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33张

从左至右依次为:蓝纹奶酪、纳豆和鲱鱼罐头。©摄图网

借用资深老饕陈晓卿的话说,臭与香本就是一线之隔,奇臭和异香存在着微妙的临界点。永远不要质疑饮食文化强大的沟通能力:只要你也爱吃“臭”,我们就是朋友!


本期互动话题:你是“食臭癖”吗?最爱的臭味美食是什么?

参考文献:

[1] 要云,《臭食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5.

[2] 纪录片《风味人间·肴变万千》

[3] 纪录片《手艺·臭味香投》


文丨TT

百科编辑丨李歆、阿杰吃不饱

图片编辑丨小虎

封图丨图虫创意、包图网、摄图网

本文由华夏风物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有缘千里来吃“臭”,不用暗号,靠味儿就行  第34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