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会——这个在武侠文艺作品中频繁出现的神秘组织,究竟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组织,还是仅仅是文艺创作者们杜撰出来的产物?
在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和《飞狐外传》中,红花会被描绘为一个立志要反清复明的英雄组织。与此同时,一些原创的武侠影视剧,如李连杰主演的电影《方世玉》,也为我们展现了红花会的英勇形象。
然而,历史上的红花会,与我们所熟知的形象大相径庭。
在清光绪年间,广西的思恩府爆发了一场由瑶族人领导的农民起义,这场起义的领导组织正是红花会。然而,这场起义的诉求与文艺作品中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有着本质的不同。实际上,红花会起义的口号更加朴实,更像是当年努尔哈赤在明末起兵时喊的“七大恨”,叫“杀官报仇”。
明嘉靖七年(1528年),大明在广西的思恩(军民)府境内设置了一个安定土巡检司,治所在今天河池市的都安瑶族自治县。清朝建立后,也沿用了这套土司制度,直至光绪年间,安定土司已经世袭了十八代。土司制度下的居民在高压和残酷的统治下,难免心生怨气,康熙、咸丰、同治、光绪等朝,安定土司治下的居民就不断的在起义反抗。
光绪年间,安定土司治下出了一个武功高强的姑娘,叫蓝达边。她从小就和弟弟一起跟着父亲习武,十几岁时已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女侠了。蓝达边先是嫁给了一个瑶族丈夫,不过丈夫早亡,后又改嫁给了一个壮族男性,名叫韦五。因为从小习武,颇有江湖习气的蓝达边对土司家族祖祖辈辈的欺压本就十分反感,在她丈夫早亡时土司还欠欠的蹦出来说她克夫,是妖女。这口气蓝女侠自然忍不了,于是她秘密组建了一个组织,叫“红花会”。
红花会这个名字,取自当地瑶民流传的一首名叫密洛陀的古老史诗歌谣。当地瑶民自称布努瑶,密洛陀是他们所崇拜的一个神母,在密洛陀的神话体系中,作为他们祖先的神母创造了世间万物,还斩妖除魔造福人间。密洛陀曾派花神山拉采来百花播种,次年百花盛开,其中红花最为鲜艳。所以在布努瑶的习俗中,红花也是对年轻女性的一种赞美。因此,蓝达边自称是密洛陀第九百九十九代的嫡系孙女,受密洛陀意旨组建了“红花会”。
最初加入红花会的多是瑶、壮两族的女性,蓝达边教授他们武艺,后来两族的男青年也加入到了红花会中。创建仅一年,周边各村县的青年男女都闻风而来,组织越来越大,日夜练习拳脚之声不绝于耳。然而,真正促使红花会扯旗造反的,是“大师姐”蓝达边的第二任丈夫,那个叫韦五的壮族青年他也死了。
因为惧怕蓝达边搞事情,土司就密谋派人干掉了蓝达边的丈夫,还企图嫁祸给蓝达边,企图挑起瑶、壮两族矛盾。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没有被土司蒙蔽,反而同仇敌忾,准备跟着蓝达边一起造反。
作为造反团体,舆论攻势总是第一步。蓝达边先是宣传自己与另两个最早加入的姐妹都有密洛陀的神灵护体,能飞天遁地,还刀枪不入。然后又立下了专门杀官,保护穷人的规矩,扩大了统一战线。甚至还和义和拳一样,编了很多打油诗,比如什么“弄工弄工(当地村庄),出个达边,三人遁土,五人飞天,杀官报仇,一人打一千。”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蓝达边领导的红花会起义正式爆发。她们先是击溃了土司潘毓鎏亲自带领前来剿杀他们的武装,随后马上带人前往土司驻地攻打司城。然而,如此一支野路子武装,想要打下一座人家经营了十八代的城池属实有点艰难,先后打了三次,还请了外援,几个月后才攻下来。但土司潘氏带着家人提前逃走了,蓝达边的仇还是没报了。随后红花会四处出击,攻打周边富户,控制了几乎安定土司全境。
然而,这场起义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力量悬殊,红花会很快被朝廷的围剿所消灭。
至于那些武侠文艺作品中被按上红花会名头的陈家洛、方世玉,都是虚构出来的。方世玉的形象来自于清朝是一本名叫《圣朝鼎盛万年青》的小说,而陈家洛,或者说《书剑恩仇录》故事的原型,则是金庸家乡浙江海宁(嘉兴市代管)的一个民间传说而已。
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圳普诺菲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中国帮派史之红花会:红花会是个什么组织?方世玉真有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