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维也纳(Vienna),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
全国9个联邦州之一,也是欧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
维也纳是奥地利人口最多的城市,在2017年的人口普查中,维也纳已拥有超过187万的人口。
维也纳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德语城市,仅次于柏林。
维也纳既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48°12′、东经16°22′。
维也纳共由23个区组成,居民主要分布于市区东部和西部,而北部和南部主要是工业区。
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
维也纳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维也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
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
历史沿革
史前时代
考古发现维也纳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起已有人居住在维也纳盆地
铜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同样也在维也纳留下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罗马人一直在该地生活到了5世纪
881年同马扎尔人的战斗
955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了马扎尔人,标志着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崛起。
巴本堡时代
976年,巴本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一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封为巴伐利亚东部边区(马克)的藩侯(封疆伯),这块匈牙利边境上的封地后来演变为奥地利
996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了“奥地利”这个名称,Ostarrichi意为“东部马克”
11世纪维也纳已经是一座重要的贸易城市,1155年亨利二世将维也纳作为首都
1156年9月17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授予奥地利亨利二世一些特权,将奥地利从一个附属于巴伐利亚的藩侯领地提升到独立公爵国,维也纳成为公国的首都
维也纳在1221年继恩斯之后成为奥地利第二座享有发展经济权利的城市,这使得维也纳很快成为多瑙河通往威尼斯道路上一座至关重要的贸易城市
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有几百年的统治历史,维也纳在该时期发展成为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1278年,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1273年至1291年在位)在多次征讨后战胜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的历史
在维也纳,哈布斯堡王朝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建立统治地位,多场反对德意志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1298年至1308年在位)的起义
接替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1308年至1313年在位,1312年至13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首都定在布拉格,维也纳的城市发展进入了阴影
1438年,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04年至1439年奥地利公爵,1438年至1439年德意志国王)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后,维也纳再次成为首都
1469年,腓特烈三世(1440年至1493年德意志国王,1452年至149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7年至1493年奥地利大公)在与匈牙利国王匈雅提·马加什的战争中,失去了包括维也纳的几乎全部奥地利领地。
1556年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并入哈布斯堡后,维也纳最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
两次维也纳之围和巴洛克的辉煌时代
1529年,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围攻维也纳,奥地利人依靠中世纪时期遗留下的城墙,艰难地抵御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流行病突发和冬季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土耳其人被迫撤军
土耳其人的围城暴露出了维也纳城防御的薄弱,因此从1548年起维也纳决定改造成一座由11栋堡垒和1条壕沟构成的要塞。
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改造后的要塞保卫了维也纳长达两个月,直到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维也纳之围,导致奥斯曼帝国开始了衰落。
维也纳开始了辉煌的建设时代,在重建的过程中继续展现巴洛克艺术风格,贵族们纷纷在城墙内建造花园和宫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子欧根的贝尔佛第宫。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维也纳很快成了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海顿、萨列里、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将维也纳古典主义推向顶峰。
两奥帝国
在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维也纳先后两次被拿破仑的军队占领。
第一次发生在1805年11月13日,法国军队未受到抵抗,不费吹灰之力地进了维也纳
拿破仑在1806年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
1809年拿破仑第二次占领维也纳,拿破仑最终战败后,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会议召开,旨在为拿破仑战败后重新调整欧洲政治地图。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也对维也纳产生了影响,3月13日首先爆发了德国三月革命,迫使总理克莱门斯·梅特涅下台,然后又在10月6日发生维也纳十月起义,最终被皇帝的军队镇压。
在奥匈帝国建立的1867年,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一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6个世纪统治的终结和奥匈帝国的解体
1918年11月12日在维也纳议会前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成立,1919年改名为奥地利共和国
1938年作为德国帝国总理的希特勒进军并吞并奥地利,建立了纳粹的独裁统治。
1945年秋,苏联允许其他三个同盟国军队进入维也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维也纳,直至1955年5月15日奥地利国家条约签署,盟军撤出,奥地利才完全独立。
维也纳从内城向外城依次展开,分为3层。
内城即老城,素有“维也纳心脏”之称,这里街道狭窄,卵石铺路,纵横交错,两旁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塔耸立蓝天。
围绕内城的内环城线,宽达50米,路边生长着各种树木,两旁有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
内环城线与外环城线之间是城市的中间层,这儿是密集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其间也有教堂、宫殿等建筑。
外环城路的南面和东面是工业区,西面是别墅区、公园区、宫殿等,一直延伸到森林的边缘。座落在城市北面的多瑙公园,也是游人云集的地方。
金色大厅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金色大厅、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
金色大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
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
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
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出。
1872年到1875年间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音乐会。
金色大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且人数最多的音乐组织。
著名人物
维也纳养育了维也纳新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勋伯格
韦伯恩
贝尔格
舒伯特
老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
兰纳
克热内克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杰出代表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李斯特
莱哈尔
布鲁克纳
马勒
格鲁克
勃拉姆斯
维瓦尔第
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圳普诺菲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欧洲史|维也纳:奥地利首都,187万人口,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