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遵义赤水河谷绿道生态长廊,河水清澈,鱼翔浅底,绿树成荫。48岁的巡河员向英俊,每天雷打不动地巡逻护鱼,守护这片生态美景。
“法院严格保护赤水河,经常上门普法,现在水更清、岸更绿、鱼更多、景更美,日子也更美了!”曾经的“捕鱼达人”向英俊,如今已成为坚定的护鱼人,这是遵义法院以司法之力守护生态之美的生动写照。
“司法密码”守护绿水青山
全国首例刑事附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全国首家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全国首个珍稀特有鱼类司法保护与科学研究中心……遵义法院交出的成绩单,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司法密码”呢?
“严”字当头,遵义法院对破坏生态行为零容忍。近年来,共办理环境刑事及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85件,判处刑罚548人,并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罚金逾1700余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遵义法院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互通、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双向奔赴的环境司法新路径,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审执一体,“四合一”模式解决难题
在环境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合一”基础上,遵义法院积极探索审执一体的“四合一”模式,解决了生态修复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三年来,审结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212件,判决赔偿超800万元用于生态修复,近300万尾鱼苗欢腾跃入江河。
多方合作,共筑生态保护大格局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多方合作,遵义法院通过府院联动、司法协作、法检协同、院校合作,构建起多方合力保护多彩贵州、“醉”美遵义的大格局。
如全国首例刑事附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首次以原告身份参与刑事案件审理,法院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统筹做好了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解决了分案效率滞后、资金到位不及时等难题。
未来展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面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部署,贵州法院将进一步发挥法治保障功能,推动生态文明领域改革工作。加强环境司法专门化建设,推动环境资源审判机构优质化运行,提升法治保障能力和水平。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遵义法院将继续守护绿水青山,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图片:
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圳普诺菲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昔日“捕鱼达人”变身“护鱼使者”?背后隐藏的“司法密码”竟是解开问题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