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股权激励制度已然成为众多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这背后隐藏着诸多法律陷阱,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困境。那么,究竟什么是员工股权激励的法律陷阱?接下来,四川履正律师事务所将为您揭开这一谜题,并提供专业的分析和建议。
员工股权激励的法律陷阱
- 原始股东股权稀释风险
股权激励可能导致创始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股权被稀释,进而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及控制关系。如果稀释比例过大,甚至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进而影响公司的上市主体资格。因此,在设定股权激励方案时,需结合公司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为未来数轮融资的进一步稀释留出空间。
- 股权纠纷法律风险
股权激励对象取得公司股权后,作为新股东,可能与创始股东在公司经营管理、发展战略上产生分歧。此外,股权激励对象可能在享受到公司股权升值带来的收益后,违反锁定期规定或相关承诺,擅自离职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股权纠纷。
- 员工辞职退出争议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除了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这两种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然而,在实施股权激励时,一些公司可能会要求员工出具承诺函,承诺在一定期间内不得离职,否则支付违约金。这种做法在《劳动合同法》下是不被支持的,从而可能引发各种争议。
面对这些法律陷阱,企业和员工都需谨慎行事。同时,专业律师的建议和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建议,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员工股权激励的法律风险。
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圳普诺菲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员工股权激励的法律陷阱是什么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